https://y.qq.com/n/ryqq/songDetail/341997929
在施耐德发声法的课程里,我们非常注重人声器乐化的理念,也就是说将人的身体当作一个乐器来训练。
但是当我们要现场敬拜或演出的时候,我们的人声会需要通过麦克风来收音,并且通过音响系统扩音出来。
这种时候,作为一个歌手,除了要训练好自己的声音,也要学会使用麦克风的技巧。
当然,讲员也不例外,同样也需要学习。经常发现很多讲员不懂正确的使用麦克风,以至于让聚会的声音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作为歌手,并不能决定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好坏,这很大程度取决于调音师,再好的歌手,再好的麦克风也挽救不了糟糕的混音。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为调音师提供最好的声音源来让他们混音,所以处了要唱好,也要让麦克风收到的声音是好的。
#1 对着麦克风唱歌
首先,您必须直接对着麦克风的麦头来唱歌,如上图所示。
因为大多数用于唱歌的麦克风都是有指向性的,这意味着它们只能从某个范围内拾取声音,而且它们肯定会从正前方拾取的声音比从侧面拾取的要多。
同样,从侧面唱歌会使其他声音进入麦克风的前面,这可能会导致平衡问题甚至反馈,因为为了听清你的声音,调音师不得不将电平推高。
#2 了解邻近效应
我们用于现场人声的大多数麦克风都会受到所谓的邻近效应的影响。
简而言之,如果您在非常靠近麦克风的地方唱歌或说话,一些较低的频率会得到增强。
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习惯,我们都喜欢在唱歌时把麦克风几乎碰到嘴唇。
邻近效应通常很适合唱歌,但如果声音变得过于混而不清晰,移开一两指距离会产生很大的不同。
此外,如果在歌曲之间要说话或祷告,可以把话筒向后移动一点会来增强高音频率,讲话就会更清晰,尤其是在回声大的教堂建筑中。
#3 使用麦克风增强动态和改变色彩
用嘴唇触到麦克风唱歌对于速度较慢、更敏感的人声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技巧。
充分利用邻近效应能够使歌声更轻柔,同时在调音台上不会损失太多音量。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点,可以让“正常”的歌声音量在距离麦克风约3指的地方,以便形成对比。
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正在唱响亮、快速的歌曲,就可以后退3指。
如果唱到比较大而有力的片段时,可以向后移动话筒来帮助声音不会破音。
同学们,你们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