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saph 编 | 小爱
这些年我们发现,在敬拜团队面临设备需求的时候,很多团队是预算有限,所以很难买到满意合用的设备。
但也会有很多团队爱花很多冤枉钱。
前两天好朋友在给达拉斯一个教堂做音响系统升级,然后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之前他们花了很贵的钱做出了很差的效果。
今天,我们要和家人们、团队们总结一下10个常见的敬拜团队采购“大坑”,希望我们可以避开它们,让我们的器材投资物有所值!
很多人以为“贵就代表好”,于是冲着品牌买设备,却忽略了场地和团队的实际需求。
例如,一些小型教会花大价钱买了专业线阵列音箱,结果声音反而不适合狭小空间,还需要额外调试费用。
或者连一个稳定的鼓手都没有,也没有收音系统和隔音装置就买几万块钱一套的爵士鼓,结果要不在那里吃灰,要不吵的要命。
✅ 建议:先评估使用空间、乐队编制和真实需求,再决定预算和品牌。
器材好并不代表听感好。
如果敬拜场地是混响强烈的空间(如水泥地、大窗户、高顶),再好的音响也会“糊成一团”。
✅ 建议:先做基础的声学处理(吸音棉、窗帘、地毯),必要时请声学顾问评估场地。
预算只算了音箱、调音台和话筒,到了安装时才发现缺话筒线、支架、DI盒、转接头、电源延长线……
这些“细节”加起来也能吓你一跳。
✅ 建议:总预算中预留15–20%用于配件、备用器材和维修费用。
很多团队一开始为了省预算买了刚好够用的调音台,但过不了两年成员增加、乐器变多,就开始不够用了,只能再换一套。
✅ 建议:采购时考虑未来2–3年的发展规划,例如至少多预留2–4个输入通道和耳返通道。
买了一台功能很强大的数字调音台,但没有人会用,结果反而不如老旧模拟台好用。设备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要“能被用好”才重要。
✅ 建议:如果要用高级设备,记得同时安排培训或教学,或选用操作简洁、界面友好的设备。
不是所有话筒都适合主唱。有的团队让主领用便宜的动圈话筒,收音不清楚;钢琴却用了灵敏度过高的电容话筒,结果噪音满满。
特别是用便宜的无线话筒,那简直是声音的灾难,其实几百块的有线话筒远比同价位的无线话筒好过几条街。
✅ 建议:主领建议用中高端动圈话筒;乐器和环境收音再考虑电容话筒;预算有限优先考虑有线话筒。
会众听得效果好不代表台上听得清。有些团队花重金搞主扩音响,却让台上主领乐手们“听天由命”,结果影响整体的呈现效果。
✅ 建议:监听系统非常重要,若有条件,耳返系统(In-ear monitor)是更长远更可靠的解决方案,避免啸叫又更精准。
很多噪音问题、设备烧毁,最后都发现是因为电源问题。尤其是在老建筑或电路老化的教会里,这种风险更高。
✅ 建议:使用电源滤波器、稳压器、UPS备用电源等电源管理工具,保护设备安全运行。
“别人介绍的朋友”、“熟人给的价格”看似划算,实际上却可能买到不适合教会场景的设备。
同时也不要盲目相信圈内知名老师,自己要涨知识学功课能分辨才是王道。
✅ 建议:采购前要列出详细清单、对比多个报价,并且要求供应商提供培训、售后、售后协议。
各设备单独看都不错,但组合在一起出现“接口不兼容”、“调不平衡”等问题,是因为系统没有整体规划。
✅ 建议:在采购前规划好“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信号路径,要有懂技术的人帮忙设计配对设备,避免设备的东拼西凑浪费钱。
愿我们在敬拜事工的每一分投入上,都更加有智慧、有计划,也有信心地预备更好的器材去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