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Joyce 编| 小爱
有一天,儿子看着我,半开玩笑地说:“妈妈,你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
我一愣,像是被这句话点醒——原来,我已经五十岁了,不再年轻了。
可偏偏这个年龄的我,责任心爆棚、情绪稳定、内心坚定。
我对许多事的热情没有消退,反而多了一份从容。我开始比年轻时更愿意学习,也更知道自己要什么。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个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加入敬拜团,成为一名“中年新人”。
/
说实话,一开始真的有些格格不入。
听不懂他们的梗,也聊不进他们的话题。
他们排练后约奶茶,我得赶着回家做饭;他们练完后还有体力去打球,我只想早点回家泡个脚、睡觉。
但渐渐地,我们在敬拜种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共同语言”。
我成了他们眼里的“靠谱姐姐”,而他们也成了我敬拜旅程上新的同行者。
多年过去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态竟然越来越年轻了。
/
因为我不是“插班生”,我是被召唤的。
开始站在那些年轻的主领、歌手、乐手中间,我有时会觉得自己像“插班生”,一切从头学起。
器材要重新认识,新歌节奏要慢慢练习,甚至有时候会感到非常慌张。
但我心里总是被温柔地提醒:“你不是临时顶班的,你是我拣选的。”
我相信,我的加入,不是凑数。而是因为每一个世代,都需要兴起敬拜者,
我只是在这个年纪,才被呼召走上这条回应的路。
/
年轻不是资格,年长不是障碍。
很多人会问:“你50岁了还参加敬拜团,不会太晚了吗?”
但我反问自己——敬拜,有早晚之分吗?回应呼召,有截止日期吗?
年轻的敬拜有激情,年长的敬拜有深度。年轻人带来活力,年长的敬拜能带来稳定和安慰。
我们的存在不是彼此替代,而是彼此成全。
保罗劝勉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
而我想对同龄的你说:“也不要因为自己不年轻,就看轻自己和自己的呼召。不可叫人因你的年龄而小看你。”
/
我越来越老,却也越来越清楚:
我不是来争舞台的,也不是来证明自己还能“发光”的,我只是带着一颗愿意的心,在被呼召的事上。
愿意继续歌唱,哪怕声音不再高亢;愿意继续摆上,哪怕脚步慢了些。
愿意陪伴年轻人,哪怕代沟偶尔让我们彼此抓头发笑;愿意成为一块活石,哪怕垫在他们的脚下。
/
所以,年过半百又怎样?在敬拜里,我的灵永远年轻。
我的歌声里,有故事、有伤痕,也有盼望。
每一首诗歌对我来说,不只是旋律,更是回应。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也年过半百了,正在问自己“还能做什么?”
我想告诉你:你还能敬拜,还能服事,还能被使用。
也许你不再奔跑如飞,但你依旧可以如鹰展翅上腾。
愿我们唱到白发,依然满心欢喜;年岁加添,仍不失起初的火热。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儿子今年大学毕业,接下来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好好学习、敬拜和服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