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今年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举行,这距离上一届巴黎奥运会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年。
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是非常特别的一届奥运,因为那一年是我们中国首度参与奥运会。
远东运动会中国竞赛委员会委派3名或4名网球选手报名参加该届奥运会网球表演赛,韦荣洛担任中国网球队队长。
1924年巴黎奥运会现场
那一年,中国代表团一行3人或4人出席了奥运开幕式,这也是中国运动员首次出现在奥运会场上。
但随后他们退出了网球正赛,也就是说他们注册参加男子单人和男子双人的网球表演赛,在开幕式后就弃权了,具体原因不详。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奥运会现场,还有一位出生在中国的参赛选手,最终拿到了金牌,他就是1902出生于中国天津的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
赛场上的李爱锐
当时的李爱锐是代表英国参加比赛,但是他一直深爱中国,夺冠以后他放弃了家乡优厚的条件和待遇,也放下享誉全球的奥运冠军美誉,辗转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
他回到田径“新学书院”(Tientsin Anglo-Chinese College,现为天津第17中学)担任老师,从此开始了他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一边教学,一边撒播爱的种子。
后来,他在1945年死于侵华日军的集中营里,享年43岁。
他一生的传奇事迹后来被拍成了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 of Fire)》,出人意外的是,该片竟一炮走红,赢得198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及另外三项大奖。
唯感遗憾的是,该部影片只反映了李爱锐的前半生,而其后半生只是在片末字幕上以寥寥数语做了个交代。
但其鲜为人知的后半生更为辉煌,直到2016年上映的《终极胜利》,才将他后半生的传奇事迹公诸于世。
他不只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家,如《烈火战车》一般赢得了地上的冠冕,他更是一位爱中国的好门徒,用生命的代价赢得了天上永恆的冠冕和《终极胜利》。
李爱锐前半生的传奇之处不在于他夺了1924年的奥运冠军,而是在于他因为信仰的缘故弃赛的经历。
今天我们还能在奥利匹克官网查到1924年的冠军列表中李爱锐的相关记录和报道。
报道是这样说的:李爱锐因信仰缘故放弃男子100米预赛。
是的,你没看错,1924年7月,在巴黎举行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李爱锐获选代表英国参加100米短跑赛事。
可是当他收到赛程表时,发现100米比赛安排在星期日举行,而信仰虔诚的他执着的认为星期天是应当分别为圣的日子,于是他坚定地放弃了参赛。
其实那天100米比赛是在当天下午进行,他大可在上午参加崇拜,下午参赛,甚至连英国王子都出面劝他出赛,为国争光。
但李爱锐却坚持认为整个星期天都应该是分别为圣的,他知道他得的天赋应该首先荣耀谁。
当时的他招来很多的批评与非议以及国人的不满,当时的英国媒体甚至严厉的指责他的这一行为无异于叛国。
其实他知道“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提前 4 :14 ),但“God First”是他坚定的信念,他深信只要将那位摆在第一位,那一位也必会给他最好的。
因着他的执着与坚持,英国奥委会不得不致函奥运会总会,恳求改变比赛时间,但未能如愿。
后来英国奥委会也只好安排李爱锐参加其他不是在星期日举行的比赛,例如200米比赛以及他并不擅长、也没人看好的400米比赛。
结果,李爱锐首先在7月9日举行的200米决赛中,以21秒9的成绩夺得一枚铜牌。
接着在400米决赛开始前,李爱锐浑身肌肉疼痛,而且又抽到最为不利的最外侧第六跑道,他整个人的感觉就像要奔溃。
就在他感到绝望之际,他的一位按摩医师塞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撒上2:30》,祝你胜利成功!”
这段话语大大鼓舞了李爱锐的斗志,因此他带着特别的使命和应许,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了跑道上。
那是7月11日下午六点半,夏日的阳光照耀在赛场上,女王苏格兰军乐团为李爱锐奏响风笛。
当发令枪一响,全场观众开始欢呼,李爱锐以其独特的风车式跑法向前全速奔跑。
他双臂大幅摆动,膝盖抬得高高,身体后仰,面孔朝天,犹如风驰电掣般地冲向了终点。
冲线时,他摊开双手,仿佛把一切都交托给他尊重的那位。
最终,他不仅赢得了400米决赛的金牌,而且还以47秒6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
赛后他说:“我是蒙祝福的,是TA带我在奔跑。”
他让世人看见了他尊重的那位的荣耀,看见了他果然祝福那些敬畏他的人。
奥运归来的李爱锐,成了英国的风云人物、民族英雄,被授予橄榄叶桂冠,而这段历史不仅在奥运历史上传为佳话,也影响了许许多多的生命。
电影《终极胜利》剧照
当然,夺冠后回到中国的李爱锐,他的后半生更为传奇,如果想要了解他后半生的传奇事迹可以观看电影《终极胜利》。
盼望这位奥运冠军的生命,今天也能影响你!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