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Asaph 编 | 小爱
如果你在敬拜团服事超过一年以上,你大概也曾有过这种心情:“我是不是不适合这儿?”、“是不是该离开一下?”
我曾反复在心里想过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不爱敬拜,也不是因为我不想服事,而是……累了,心也累了。
今天这篇,不是想要控诉谁,也不是情绪发泄,而是作为一个敬拜团同工的真实心声,也许你也正在经历。
1、忙得像打工,没人关心你的生命
每周排练、调音、对歌、搬设备…有时候两场连着唱。特别是有重大活动时就要忙到脱层皮。
“我们是来服事,不是来表演的”——口号我很认同。
但时间久了,我发现,我们越来越像在“赶进度”。
我们彼此关心的,不是“你最近好吗?”,而是“可以开始了吗?琴接好了吗?”
虽然我知道敬拜团不像小组,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但如果少了关心,难免感觉和打工差不多。
我想要留下,但我更想要有人关心我跟祂关系好不好。
2、没有归属感,像个工具人
我们总在强调“合一”,但有时我觉得自己只是个音符而已。
出了错就被指出,做得好却没人说一句鼓励,荣耀归TA。
好像没人在乎我最近过得怎么样,哪怕我连续三周请假,也没有人真正跑来问一句“你最近好吗?”
如果敬拜团只是一个完成任务的地方,而不是一群人彼此建造的地方,那我在这里和工具人有什么区别。
我想要留下,但我不想成为工具人。
3、关系的张力消耗太大
有时候不是音乐让人累,是人。
不同观念带来的冲突、沟通不良带来的误解、个性不同带来的摩擦,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较和争竞,让本该“合一的敬拜”,变成“格格不入”的文化。
有时候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带来极大的杀伤力。
我不是不能容忍差异,我只是希望有空间说出真心话,而不是每次排练完都要回家“疗伤”。
4、我开始不认识自己了
最让我难受的,不是外在的忙乱,而是内心的冷淡。
我发现,我在台上唱敬拜歌,心却不在其中。
我能精准弹出和弦和节奏,却很难有感动,也不怎么会流泪,也不再有期待。
我怕继续这样下去,我会在“服事”中,失去了我原本想敬拜的那颗心,我怕我不认识自己了。
5、那我还要留下来吗?
我还想,如果你是我,你会留下来吗?
如果你是团队的一员,如果你是领袖,如果你关心这个团队,那我想邀请你,一起想想:
我们的团队有没有在乎人多于音乐?
有没有空间让人真实、软弱、不完美?
有没有把“敬拜”变成了一份无偿的高压工作?
有没有忘了,祂要的是合一的心,不是完美的舞台?
有没有假冒为善?唱的比说的好,说的比做的好?
我知道,你想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问题,我承认自己身上问题也很多,我只是说说我自己的真实心声。
也许很多人就那么走了,并不会让人知道这些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写下这些,并不是为了让人离开,而是为了提醒我们:
赞美敬拜,是爱的回应,不是才艺比拼。
敬拜团,是分别为圣的利未团队,不是演出团队。
如果我们大家都愿意调整自己,如果我们开始彼此聆听、彼此成全,也许,那些“想要离开”的心,就能重新找回“愿意留下”的理由。
而这个团队也会不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