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John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以为,团长一定是很有生命、很有权威、很有原则、很有方向感的人。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真的加入敬拜团、服事几年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有时候隔着一整座山,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之前的团长人很好,真的,是那种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会点头说:“嗯嗯好啊”,面对意见总说:“我们回去再讨论一下”,有冲突就说:“哎呀,没事啦,大家都是出于好意嘛”……
一开始,我很感动,觉得他宽容、有爱、不会摆谱。
但时间久了,我开始感到累。
有一次,团里两个同工在排练中因为一点小事情起了争执,一个觉得另一个不尊重自己,另一个又觉得被误解了。
我本来以为团长会跳出来说句话,至少定个处理方案吧。但他只是笑笑,说:“好啦好啦,都是小事,过几天就没事了,彼此相爱彼此相爱。”
结果……
没有人真正解决了问题。
两个人表面上不吵了,心里却开始结了冰,后来其中一个干脆退出了服事。
我那时候心里很难受,只好默默寻求答案,直到有一天,我被光照了。
一、和稀泥的团长,不一定是坏人,只是不敢碰“痛”
我后来慢慢明白,他并不是故意不作为,他只是害怕冲突——怕伤感情、怕得罪人、怕团队分裂。
所以他选择“和稀泥”:不处理、不得罪、不表态。
但问题是,冲突不会因为不处理就自动消失,反而会在沉默中发酵。
二、我学到的三件事
1. 不要把期待全部放在团长身上,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
那次冲突之后,我没有立刻去抱怨团长,而是去找了那位受伤的同工,一起吃了顿饭。
听他说,也陪他DG。
他后来虽然没有马上回来服事,但关系一直还在。
我学会了:有些破口,不是只能靠“领袖”来补,有时候看到破口的你就是那个补破口的人。
2. 用尊重的方式,挑战团长的盲点
我试过几次私下找团长聊,说出我的观察,也很小心地表达:“我知道你是想顾全大家,但我担心这样下去,会让一些人更难继续投入服事。”
他一开始有点防备,但渐渐也愿意听。
他后来虽然还是温和派,但至少开始愿意公开表达立场,也在例会里多了一点“带领”的味道。
一个人不是不能改变,只是他需要有人帮他看见盲点。
3. 和稀泥的人,需要身边有会搅拌的人,而不是炸锅的人
有段时间,我也气过、抱怨过,甚至想“我要当团长肯定不会这样”,但后来发现:不能用愤怒去推倒软弱,只能用温柔坚持来推动成长。
我们不是来分裂团队的,是来成全它的;不是要取代之,而是要共同建造。
最后的领悟:
一个和稀泥的团长,也许不能改变局面,但你的成熟和真实,可以改变氛围。
现在回头看,我不再只是看团长“做得不够”,我开始问自己:“我能不能做那个先走一步的人?”
有时候,你不是在服事一个完美的团队,而是在这个不完美中,成为那个补位的人。
如果你也在经历同样的困境,也许你可以试着这样求:
“让我不只是看见别人的软弱,更让我看见我可以补位的部分。在爱中说诚实话,在忍耐中成为和平的使者。”
——这是一场成长的旅程,你并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