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敬拜团队越来越专业了,主领、歌手、乐手个个身怀绝技、风格鲜明。
甚至不少人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他们不仅发行专辑,也会有开巡演、卖周边。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呢:点开一首歌曲,只因为封面是你喜欢的那位歌手;翻阅他们的社交账号,胜过翻阅智慧书,赞美会上全程只顾拍视频……
我们并非不能喜欢一位敬拜者或一个敬拜团队,但如果不加分辨,就会悄悄改变我们敬拜的焦点,成为了一种“追星”。
一、追星心态的三种常见表现
1、把人放在第一位
喜欢某位歌手超过了渴望那位歌手所敬拜的对象。去参加敬拜会,首先是为了“见人”,而不是“遇见敬拜的那位”。
2、情绪依赖
自己敬拜时没什么感觉,但只要是喜欢的那位主领带,就会情绪高涨,反之则失落。
3、比较与模仿
不再专注自己和父的关系,而是不断模仿这个歌手的唱腔、动作,甚至讲话的口吻。
二、为什么要警惕这种心态?
音乐敬拜的本质是我们向那位的回应与献上,对象只能有一位。
如果焦点转移到人,就像相机失焦,照片再漂亮,也失去了原本要拍的主题。
更重要的是,“追星”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把荣耀归给人,而不是归给配得一切荣耀的那位。
三、如何避免“追星”?
1、记住敬拜的唯一对象
参加敬拜会前,先在心里提醒自己:我来是为了与祂相遇,不是为了看谁唱歌。
2、欣赏但不盲目
我们可以感恩别人身上的恩赐,但要知道,恩赐来自赐恩的那位。感动你的,不只是歌手的技巧,而是背后那位的触动。
3、生活里的敬拜
若你只在大型聚会、知名歌手带领时才有火热的心,那可能说明你的敬拜更多依赖氛围而不是关系。
你要操练即使在每天独处时,也要让心与祂连结,即使在日常简陋的条件和氛围下也要尽情的敬拜。
4、用“守望”代替“追星”
当你很喜欢某个敬拜者时,不是只去翻他所有动态,而是可以为他守望,让他在台上台下都忠心。这样,你与他的关系就从“粉丝”变成了“同工”。
四、健康的敬拜心态
一个成熟的敬拜者,会把人当作指路牌,而不是终点站。
同样,一个成功的主领,是会让自己做好指路牌,而不是让自己成为终点站。
我们感谢台上那些敬拜者,因为他们像一面镜子,让上头的光透过他们照到了我们。
但我们必须知道,光不是从他们发出来的,他们只是折射了光。
📌 结语
要记住,舞台上的灯光再亮,也比不过那位光的本体。
愿我们在欣赏敬拜音乐的同时,守住心里的焦点,让一切的感动、热泪、欢呼,都指向那位真正配得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