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初学者学吉他,老师第一节课就是教六线谱,然后练每一首歌都是跟着六线谱。
哪怕学会吉他以后,只要想弹哪首歌,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搜这首歌的六线谱。
六线谱确实让人很快“弹出声音”,但它也让许多人,永远停留在“机械弹琴”的阶段。
今天我们来系统地聊聊:为什么学吉他不能长期依赖六线谱,以及应该如何走出来。
01. 六线谱是什么?
六线谱(Tab谱)其实是一种“简化的指位图”,它是用数字标出你要按的弦和品位,比如:
e|-------0---|
B|-----1-----|
G|---2-------|
D|-2---------|
A|-----------|
E|-----------|
这看起来非常直观,六根线对应吉他的六根弦,标的什么数字,就按第几品,不懂乐理也能学会一些曲子。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有六线谱,我什么都能弹。”
但问题在于——六线谱只是告诉你“手该放哪”,
却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要放那里。
它虽然解决了“初学的恐惧”,但以后你会发现,遇到没有谱的歌,你都会恐惧。
02. 六线谱的三个局限
1️⃣ 它让你“会弹不会听”
看谱弹歌的时候,耳朵就不会优先使用。从而听觉的训练就会被忽略,结果一旦没有谱,你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 练习建议:
从今天起,听歌时别急着找谱。先试着用手找出第一个音或第一个和弦。
就算花十分钟,也比“照抄谱子”更有价值。
2️⃣ 它让你“依赖眼睛,不会移调”
六线谱上的数字是固定的,一换调就全乱。
比如原谱是C调,如果主领歌手要唱D调,你还能用变调夹夹1品应付,如果主领想要B调,你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弹了,必须要有人帮你重新制作一个谱子。
而真正成熟的吉他手是用和弦级数思考的,他们知道C调的I-IV-V是C-F-G,换到D调就是D-G-A。
手型一换,音乐就顺了。
即使换到B调,也知道如何如何处理。
🎸 练习建议:
试着把常见和弦进行(C-G-Am-F),换到不同的调进行练习,例如G调(G-D-Em-C)练习。
你会发现——同一首歌,可以有很多调的版本。
这些技能都是我们《敬拜吉他直通课程》的必学内容。

3️⃣ 它让你“只会复制,不会创作”
六线谱培养的,是“模仿”,不是“理解”。
而音乐的魅力,在于创造与表达,当你只会照谱弹,就很难有自己的风格。
🎶 练习建议:
尝试给熟悉的歌换一个节奏型,比如从:“分解和弦”→“扫弦” → “闷音”,用不同方式去“再演绎”一首歌。
03. 如何摆脱六线谱依赖?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学会看和弦谱Chord Chart
让自己看到和弦就能反应出具体的指法形状。
当你看到一个C和弦,不是想“0-1-0-2-3”,而是脑中出现“左下角三角形”的手型。
熟悉和弦级数,看到C、F、G就要知道是1、4、5.
📘 小任务:
每天背3个和弦形状,用不看谱的方式弹出来。一周后你就能熟练在C、G、Am、F之间切换。
第二步:训练节奏和听力
节奏是吉他的“灵魂”。
六线谱虽然能标拍子,但你真正要学的是“身体的律动感”。
🎵 练习方法:
播放一首歌,用脚打拍子,然后数“1 and 2 and 3 and 4 and”,试着随之拍弦(不用按弦),
让节奏进入身体。
第三步:用耳朵找歌
挑一首自己已经会唱的简单熟悉的歌,比如《轻轻听》,不要看谱,用耳朵去试,在琴上把旋律弹出来。
一开始会慢,但那正是“音乐肌肉”在成长。
然后就可以试着配几个和弦,看看好不好听。
04. 六线谱是起点,不是归宿
六线谱就像自行车的辅助轮。
它帮助你上路,却不该陪你一辈子。
当你不再需要它,你会发现音乐变得立体:
你能听出和弦的色彩、能自由转调、能即兴编配。
那时,你不只是一个“会弹的人”,
而是一个懂音乐的人。

“天人合一歌唱训练营”:一场更新灵魂体、突破极限的三日歌唱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