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小研
那天,是星期天的早晨,我们夫妻要一起带敬拜。
平常我们配合得算默契,他弹琴,我领唱,有时候一个眼神就知道下一段该怎么走。
但那天,一切都不一样。
起因其实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
那天早上我们出门前,孩子突然闹脾气,早餐还撒了一地,我已经很焦头烂额。
他却一边整理他的设备一边催我:“快点啦,等下彩排要迟到了!”
我忍着不耐烦说:“你也可以先帮孩子穿个鞋吧。”
他说:“你比较会带小孩,我不懂。”
这句话像火星点着了我里面的炸药,我瞬间爆了。
/
后来,吵架从家门口延伸到了后台。
我们一路冷战,从家门口到聚会点,从停车场到后台,整个彩排过程我们都没怎么说话,也没有眼神交流。
甚至在调音时,我们都避免彼此目光相对。
我内心很挣扎:“我们这样,还配带敬拜吗?”,“要不今天让别人上吧?”,“为什么每次服事前都容易起冲突?”
当时我真的很想临阵退缩。
/
然而,台上的敬拜马上就开始了。
我们只好硬着头皮站上了台。
我拿起麦克风,手还是冰凉的,心情也没有完全恢复。
他弹第一首歌的时候,我听得出他的手指也比平时僵硬。我们彼此没有交流,敬拜也没有情绪。
但当我唱到第二首歌时,歌词是:
“我在这,是因你恩典,
我在这,是因你慈爱…”
我忍不住红了眼眶。
我意识到:原来,我们能站在这里带敬拜,不是因为我们表现有多好,而是因着TA的恩典。
我们本是不配的,因为TA若究查罪孽,谁又能站立得住呢?
但就算我今天不完美,甚至我们夫妻今天并不合一,TA依然配得我们的敬拜。
/
这时,我轻轻瞄了他一眼,看他正低头弹奏,但我知道,他也听见了歌里的安慰。
我们谁也没说话,但在第三首歌开始前,他轻轻点头,我们终于对上了眼。
那一刻,我明白了:
服事,不是因为我们总是完美地“合一”,而是因为我们愿意继续迈向“合一”,竭力保守“合一”。
/
是的,夫妻一起服事,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会有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会在最需要合一的时刻,最容易爆出情绪。
我们甚至会在最神圣的舞台前,最真实地暴露自己的不完全。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服事才真实、才有力量。
那不是两个完美的敬拜者站在那里,而是两个彼此饶恕、愿意同行、一起被更新的人。
/
所以,今天我想对每一位看到这篇文章的家人说:
如果你和配偶也常在服事前吵架、在讲台下冷战、一度想“退出敬拜团”,你其实并不孤单。
因为我们都走过,我们也都在学习。
但别轻易放弃,“夫妻同行”是一件何等美好的事。
因为这不仅是一个舞台上的组合,更是一场彼此建造、彼此成圣的属灵旅程。
/
最后,愿这段话也鼓励你:
“两人总胜过一人,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传 4:9-10)
愿我们不是因为“总是没有冲突”才服事,而是即使有冲突,依然愿意彼此相爱、一起站立。
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