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直播上,翔哥和尧尧老师谈论到近期音综上很多歌手走音的原因。
其中特别提到了范范在某档节目中现场表现,听得出她随着年龄的增长,歌唱机能有所下降。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声音会变老,我们应该如何延缓歌唱机能的衰退。
一、生理层面:声带与身体机能的变化
1、声带弹性下降
- 随着年龄增长,声带的黏膜层变薄、弹性减弱,震动效率降低。
- 男性常出现声音偏低、共鸣变厚;女性可能出现高音区受限、声线变沙哑。
- 这一过程被称为Presbyphonia(老年性发声变化)。
2、呼吸支持能力减弱
- 呼吸系统的弹性下降,肺活量减少。
- 对歌唱者来说,意味着气息控制变难、延长音变短、动态表现受限。
- 但通过腹式呼吸与身体训练,仍可延缓这一过程。
3、喉部肌群与姿态影响
- 颈部与喉部肌肉张力变化,影响声音的稳定与音准控制。
- 老年歌手常依靠更成熟的技巧与肌肉记忆来弥补体能下降。
二、心理层面:表现力与自信心的演化
1、情感深度增强
年龄带来人生阅历,情感表达更加饱满、细腻。
- 年轻歌手偏向“技巧炫技”;
- 成熟歌手更注重“传达与讲述”。
例如Whitney Houston 晚期虽音域下降,但感染力反而更强。
2、表演焦虑与心理调整
随着年龄增长,有的歌手会担心“声音不如从前”,产生心理压力。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声音在变,但我的表达在长大。”
这种心态调整是艺术生命力持续的关键。
三、艺术层面:声音风格与音乐方向的成熟
1、声音颜色的变化
- 声带变厚使声音更温暖、有颗粒感。
- 适合演唱情感性、叙事性、爵士或灵魂类作品。
许多歌手到了中后期,反而找到自己最有辨识度的音色。例如:陈奕迅、Sting、Bob Dylan。
2、曲风与创作的调整
- 年轻时期可挑战高难度与高强度曲目;
- 随年龄增长,更适合表达“故事”“人生”“信念”的歌曲。
3、技术转向表达
- 年轻时:技巧主导 → “我能唱到哪里”
- 成熟期:情感主导 → “我想唱给谁听”
这正是“艺术生命”的成长——由技巧走向信息的传达。
四、如何延缓歌唱机能的衰退
✅ 1. 保持良好发声习惯:避免长期大声说话、尖叫。
✅ 2. 规律声带训练:轻柔哼鸣、气息练习、拉伸肌肉。
✅ 3. 全身性的体能维持:游泳、拉伸、呼吸训练。
✅ 4. 保持心理健康与创作热情:创作能刺激大脑与呼吸系统的活力。
✅ 5. 定期声带健康检查:预防结节、息肉、萎缩性病变。
五、结语:
“声音会老去,但歌者的灵魂不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歌唱机能的确会变化,但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高音或技巧,
而是生命在声音中发出的共鸣,而作为敬拜歌手,更是要用心灵和诚实。
就如那些年长的Gospel歌手,他们用另一种“更温柔、更深邃”的方式,继续在岁月里唱出永恒的歌。














